武漢疫情過后的心理建設
作者:心拓科技 日期:2020-05-08 來源:湖北心拓 瀏覽:11297
摘 要:
疫情必然會在可見的時間里消散,生活終將回到正軌
,當各種支持、援助慢慢地撤回
,應激狀態(tài)消除,一些真正的問題才會漸漸顯現。不得不說
,疫情過后的心理重建工作是一場艱巨的戰(zhàn)役
。我們知道疫情必然會在可見的時間里消散,生活終將回到正軌,當各種支持、援助慢慢地撤回,應激狀態(tài)消除,一些真正的問題才會漸漸顯現。 認知方面 對身體的各種感覺與變化特別關注,對別人和自己是否戴口罩、是否咳嗽都會很在意,并將身體的各種不適與“ 疫情” 聯系起來,甚至會變得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下降等。 情緒方面 不同程度對“疫情”過度緊張、焦慮、恐懼,擔心疫情無法控制;變得容易煩躁,容易激惹;對“疫情”相關負面情緒感到憤怒。 行為方面 過于回避一些與疫情相關的信息和場景,反復量體溫,社會活動明顯減少,做事變得沖動、莽撞
,各種緊張性刺激物(應激源)都可能引發(fā)人們非特異性的反應,比如這次疫情突然爆發(fā),就是典型的應激源,自然會誘發(fā)人們強烈的應激反應。
不得不說,疫情過后的心理重建工作是一場艱巨的戰(zhàn)役。我們知道,各種緊張性刺激物(應激源)都可能引發(fā)人們非特異性的反應,比如這次疫情突然爆發(fā),就是典型的應激源,自然會誘發(fā)人們強烈的應激反應。以下幾方面是大眾常見的應激反應:
,或者坐立不安等。軀體方面 比較容易出現輕微的胸悶、氣短、胸痛、食欲下降、腹脹腹痛、出汗、肌肉緊張、渾身發(fā)抖、睡眠差,甚至心率加速,血壓升高等。 那如何判斷自己的應激反應是否過度了呢? 以下幾個方面供大家參考: (1 )連續(xù)3 天或者更長時間的睡眠困擾,如入睡困難、多夢、夢魘、早醒等。明顯的身體不適,主要表現為身體緊張、不易放松、食欲不振、尿頻尿急、心慌、坐立不安。多汗、怕冷等。 (2 )反復回想與肺炎相關的信息,視頻或者腦中不斷冒出相關的字眼。 (3 )容易受到驚嚇,或者不敢看與疾病相關的信息。 (4 )反復回憶起過去某個階段的痛苦經歷。 (5 )明顯的情緒不穩(wěn)定,緊張、恐懼或悲傷抑郁或容易發(fā)脾氣。 (6 )出現沖動、攻擊性、出現攻擊性傷害性言語
。(如若出現以上的一種或多種情況
,并自身感到痛苦,無法做到自我調節(jié)時
,請及時向專業(yè)心理人士和機構尋求幫助
。)出現上述應激反應的主要原因
一是過度的心理預期導致的過度的行為反應,即對于疫情有不合理的認知導致做出不合理的決策或行為
。如地方地區(qū)的持續(xù)封閉
,勢必會加重人們的焦慮、煩躁等不良情緒
;不合理對待疫情地區(qū)的人等
,現在就出現“ 個別地市以公告形式宣布,對來自湖北等疫情重點地區(qū)務工人員一律勸返” 的情況
,這樣的決策是往往是由于決策者的過激心理反應造成的
。二是因疫情的原因導致新的習慣性行為,習慣性非工作學習作息
、習慣性的非面對面溝通
、習慣性的減少群體生活等,如過度依賴線上購物
、減少線下活動,作息混亂等。根據人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(jié)能力,加上目前身處的環(huán)境,人們的心理發(fā)展大體會有兩種走向。一種是疫情結束,生活回歸有序,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正常的休息,因疫情帶來的失眠、焦慮、無助的傷感、敏感的疑病、莫名的恐慌都會漸漸散去,他們會更加珍惜眼前人、眼前的事和眼前的生活。 當然另一個走向,就是隨著疫情的結束
,當事人依舊沉浸在疫情的事件當中無法走出來,他們可能在疫情中失去了親人朋友
,也可能在疫情中看到或者聽到了什么
,從而留下了內心強烈的陰影,也可能持續(xù)性的勞累和焦慮
,一旦釋放下來反而出現了身體器官性的病變
,或者是因為疫情長期的家庭隔離,反而生出了更多的家庭矛盾
,那么這樣的朋友就需要專業(yè)的心理干預和治療
,來幫助他們走出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。日常自我調節(jié)的方法
(1)平緩呼吸法 (2)肌肉放松法 (3)蝴蝶拍 (4)保險箱技術 除此以外呢 疫情結束之后。吸氣、屏氣、呼氣均默數5 秒,吸氣時通過鼻腔緩慢而充分地將空氣吸到身體最深處,呼氣時通過鼻腔或口腔緩慢呼出,完全呼出氣體后可正常呼吸2 次。循環(huán)上述步驟,每次練習3-5 分鐘。
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?梢圆捎闷教苫蚨俗淖藙荩潘身樞蚩勺裱陨隙?div id="jfovm50" class="index-wrap">,從頭到腳,反之亦可。
。閉上眼睛或半合眼,雙臂交叉放在胸前,雙手交替擺動,輕拍雙肩,同時緩慢深呼吸。如此重復。
。一種通過想象方法來完成的負性情緒處理技術。有意識地對內心積攢的負性情緒進行“ 打包封存” ,從而使自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這些負性情緒及消極觀念中解放 。
,我們也要保持與社會的聯絡;將注意力從不可控的事件轉移到可控的事件中 ,努力讓生活回歸正?div id="m50uktp" class="box-center"> ;?/span>
,可能出門戴口罩成了大家的標配。生理上的健康,是其他一切的基礎。我們要多學習一些醫(yī)學常識和衛(wèi)生常識。通過官方正規(guī)渠道學習接受新知識,不偏信謠言
↓ 評論信息